仁爱的演讲稿
演讲稿可以提高演讲人的自信心,有助发言人更好地展现自己。在我们平凡的日常里,越来越多人会去使用演讲稿,大家知道演讲稿的格式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仁爱的演讲稿,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仁爱的演讲稿1尊敬的领导,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
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弘扬汉杰精神,彰显仁爱传统》。
又一个春天紧随着冬天的远去,迈着轻盈的舞步,悄悄地来到了我们美丽的校园—新蔡县汉杰小学。高大美观的教学楼、迎风飘扬的国旗、热闹的操尝笔直的道路、郁郁葱葱的花坛……每当我置身校园,就不禁想起捐资助学的王汉杰女士。
王汉杰旅居印尼,但她时时刻刻想念着祖国,牵挂着家乡,家乡的一草一木都让她思念。叶落归根,当她返乡定居,看到家乡教学条件有些落后,于是关心祖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更关心家乡教育进步的她,萌生了捐资助学的想法。为了让家乡教学条件有所改变,为了让孩子们在宽敞明亮的教室中学习,为了让祖国多添栋梁之材,她在1991年捐资23万元,为我校兴建了12班教学楼一栋。1992年6月,她又捐资10万元,为我县成人中专学校兴建一栋教学楼。这是多么高尚的情操啊!
王汉杰女士以教书为业,生活并不富裕,但她为改变家乡教育面貌,节衣缩食,慷慨解囊。她的高尚情操和仁爱精神,将永远激励着我们汉杰学子刻苦学习、奋发向上、力争上游、报效祖国!我们不能辜负王汉杰女士对我们这些祖国花朵的殷切希望!
王汉杰女士的义举,反映了中华民族扶危济困和仁爱的传统美德。汉杰精神一直感染着每位师生。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印尼海啸、汶川大地震、玉树地震、舟曲泥石流等自然灾害,我校师生自觉捐款,伸出援助之手,献出自己的一份爱心。那一张张钞票、一枚枚硬币投进了捐款箱。大家怀着美好的祝福,静静地为灾民祈祷。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当看到电视上房屋倒塌、妻离子散,家园夷为平地的悲惨画面时,我心头不由得一震,流下了热泪;看到灾民重建家园、一家团聚的甜美笑容时,我也抑制不住内心的喜悦,露出了笑容。老师还经常教导我们热爱集体、乐于助人、团结同学、共同进步,把汉杰精神发扬光大。近两年,县里发出的“建设仁义之乡”的号召,已经成为新蔡人的实际行动,人人争做仁义典范,我们汉杰小学的学生更不甘落后,争做“仁义学生”。
听,从教室里又传来老师的讲课声。这声音好似清澈的小溪弹奏的欢快乐曲,滋润着我们的心田。让我们在这花开的美好日子里,用爱心和激情去争当仁爱之人,扬起风帆,迎着初升的朝阳向前驶去!
弘扬汉杰精神,彰显仁爱传统,共创和谐校园!
谢谢大家!
仁爱的演讲稿2什么是“仁恕教育”?相信在座的每位老师都有自己的理解,在我看来,“仁”即“仁爱”,取“仁者爱人”之精髓,实现真爱教育;“恕”即“宽恕”,严于律己,宽以待人。“仁”是基础,“恕”为升华,仁恕教育要求我们具备宽厚博爱的胸怀,拥有教育良知,因材施教,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践行仁恕,不但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还要关心他们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而这一切,都体现在我们日常工作的点点滴滴中。
我校是一所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居多,有的班级留守比例甚至高达70%,这些孩子长期不在父母身边,缺乏关爱,不论是学习还是生活,都需要有人指导,而我们的身份是老师,也是父母。
这学期刚开学时,我辅导了一名五年级的学生参加“师生共读”的演讲比赛,这是一个刚满十一岁的小姑娘,长得眉清目秀惹人喜爱,只是身体过于单薄,显得十分瘦弱。因为不是我班学生,便让她每天下午早一点到校加以辅导。第一天,刚过十二点,她就来了,我很奇怪:怎么这么早?她告诉我:中午没有回家,自己带饭在学校吃的。我就告诉她,再带饭,到我这里热一下。第二天中午放学,她来了,手里拿着一只老式的铝制饭盒,自豪地告诉我:里面是她自己擀的面条!打开饭盒,我惊呆了,这是这样的一份午餐啊!所谓的面条其实就是一块块巴掌大的面片,每块足有1厘米厚,就像我们家里蒸的死面饼子,又几块粘到一起,熟不熟都不好说。面片旁边躺着几根手指头粗细的萝卜条,没有青菜,没有汤,没有半点油花。看着这样的一份午餐,我的心被狠狠地揪成一团,如果不是被我偶然发现,这个孩子就靠着这样一份冰凉的午餐度过一天。我也是母亲,也有孩子,此情此景,让哪一个做母亲的看了不揪心?更让我心痛的是:她一点也不觉得自己的午餐简陋寒酸,还是那么乐观。我强忍着就要落下的泪水,背过身悄悄擦去,尽量不让她看见,因为我实在不忍心让她察觉自己有一丝一毫的寒酸,害怕伤害她的自尊,破坏她的快乐。我不知道怎样呵护这颗纯洁的心灵,是把她的饭倒掉吗?不,不能!我只好给她热饭,只是加入许多自己炒的菜。第三天中午,等了许久,也不见她来,也许是不愿再打扰我吧。叫了半天,她才过来,脸上挂着羞涩的笑容。这次,带来的是死面卷子,依旧是厚厚的面片,夹着零星几个葱花。可见,这就是她一日三餐一年四季的饭菜质量吧。我一边夸她的卷子做得好,一边把我的饭给她盛了一碗,告诉她“做多了,实在吃不下。”
晚上,我给她远在唐山的妈妈打了电话,跟她说了孩子的情况,电话那头的母亲泣不成声,我也跟着掉眼泪。后来,做母亲的重新安排了女儿的生活,事情总算有了一个圆满的解决。
我时常想,作为老师,我们不能只关心孩子的学习好坏,还要关注他们的身心健康,对于留守儿童的教育,更要以“仁恕”的思想为指导,时刻留意学生的细微变化,关注学生的长远发展,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给予关爱、理解、宽容和指导,为将来打下基础。最后,用一句歌词结束我的发言:让仁恕的思想,引领着我们在江淮大地再创辉煌!
仁爱的演讲稿3各位老师,各位同学:
早上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保有仁爱之心》。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这个道理想必大家都知道,然而做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人,有一颗仁爱之心是必不可少的。
前些日子看到一篇报道,慈母轻信一网友戏言,竟跪爬千米为女儿求药费,最终该网友却反悔,表示不会给予任何捐助。这种行为不仅欺骗了一个可怜的母亲,还寒了大家的心。
所幸这世间并不缺乏爱,不少路人和网友在得知事情的缘由后,都给该母亲捐款,媒体也积极地帮助她筹款,希望她能够治好自己的孩子。同是陌生人,却是截然不同的态度,不同之处就在于:是否有一颗仁爱之心。
仁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更是世人代代相传的为人典范。中国传统的仁爱源于儒家孔孟之道。孟子认为人生来就拥有一颗仁爱之心,做人需要保有不变的仁爱之心;孔子则认为“仁有三义。”就是说做一个仁者,要博爱他人不论老幼贵贱,还要尊敬师长,更要行君子之仁。可见中华民族对仁爱的理解是多么深刻。
同学们,你能做到“爱人如己”吗?暂且不论爱他人,试问大家是否已学会了爱自己?你是否会因为暂时的成功而沾沾自喜、自以为是?你是否会因为偶尔的失利或者生活上的不顺, ……此处隐藏9063个字……露个秘密,老师我年轻时曾经因为和爸爸发生了争吵也离家出走过。”我看见了他眼里的震惊,继续讲述:“老师也是普通人,也会遇到这样那样不如意的事情。读初中时的一个夏夜,因为父亲的错怪和不理解,在争执之后,我一时冲动整理了行装,
拎个包就离开了家,可是当我走在十字路口时,感到无措,我该走向何方?人生也会有无数个十字路,我该如何选择?正在犹豫无助时,黑暗中传来了爸爸踩着他那破旧自行车发出的 “吱嘎”声,隐隐就感觉到了爸爸对我的关切,黑暗中,我眼泪潸然而下。从那以后,父女间多了许多亲情和包容,更多了份理解与爱。听完老师的故事,你难道不认为可怜天下父母心吗?”小朱一言不发地低下了头,沉默片刻后,终于他开口了:“老师,是否我该回去了?”“要是妈妈仍然恨着你呢?”他很坚定地说:“无论妈妈怎样,我都会向他道歉。”我满意地拨了他妈妈的电话,可是一直没人接,这可怎么办呢?这么黑这么冷的夜,绝不能让孩子独自走夜路,我决定送他回家。我急忙把女儿从被窝里拉了出来穿上棉衣棉裤,戴上帽子、围巾、手套:“宝宝,和妈妈一起送哥哥回家好吗?”女儿天真地拍手欢呼:“好!太好了。”骑上电瓶车,正巧遇到她妈妈也离家来我家求助。啊!这是他母子俩对我的莫大信任,一股暖流在我心中涌动。我知道这就是爱的回报。
从教多年,我总是以一颗亲切的关爱之心与学生相处,让他们感觉到老师有“不是好妈妈胜似好妈妈”的亲情。授人玫瑰手有余香,我也收获了许多来自学生的信任和尊重。正是这种当教师特有的感受,使我对学生更加充满了仁爱之心。有一句名言叫做:“love is a circle ”当我们秉持初心,付出仁爱,最终爱会回来。学陶之路长漫漫,我要像陶行知,怀揣“儿童第一”的情怀和坚定信念在教育教学工作中上下求索。
仁爱的演讲稿11同学们,我今天国旗下讲话的题目是:常怀一颗仁爱心。
同学们,古人有云“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务本”就是学会做人,学会做一个有仁爱之心的人。
“仁爱”的体现,主要在于同学们日常生活中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我们大家都学习过《小学生礼仪常规》。同学们,礼仪是“仁爱”精神的重要体现,是大家展现出来的一种思想情感。仁爱不仅仅是一种高尚的思想情感,仁爱是需要行动的。“人之初,性本善”,我相信,我们每个人都具有一颗仁爱之心,都是求上进的,重要的是把这种仁爱,这种上进心落实到具体的行为之上,这就要求大家,要爱自己,爱惜自己的身体,爱清洁,讲卫生,注意自己形象,不吵架、打架,不以大欺小,关心、帮助有困难的同学,尊敬家长、老师和长辈。爱学校,遵守纪律,努力学习。爱环境,爱护公物,保持整洁,不乱丢乱扔。也就是说,我们在自爱的同时,还要知道爱周围的人, 用实际行动去爱我们的同学,爱我们的班集体,爱我们的学校荣誉。
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时时刻刻,事事处处,怀“仁爱”心,做“仁爱”事。做到心里念着“仁爱”,行动体现“仁爱”!
我的讲话完了,谢谢大家。
仁爱的演讲稿12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我是八一班的宋紫薇。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用勤奋写仁爱》。
学校是教书育人的殿堂,我们学校的理念是知识重要,育人更重要,而我们坚持的“仁爱”正是儒家思想的精髓。儒家思想的核心是“仁”。“仁者,爱人”。可以说,爱即是仁,仁即是爱,爱是仁的起点,又是仁的归宿。总管中国历史上,坚守“仁爱”最成功的,莫过于儒家思想的创始人孔子。当我们诵读《论语》时,不禁会被他那崇高的人格所折服。孔子能成为“仁爱”的典范,与他一生的勤奋密不可分。
说到“勤奋”二字,也许让你感觉是老生常谈。当老师、当家长在你耳边唠叨“勤奋”二字时,你是否感到迂腐、感到厌烦?
你也许惊叹那汉字的珠圆玉润,一首首七言律师竟成为千古绝唱,可你是否看到“诗圣不休”的执着?你也许曾瞩目那一小段灯丝的炫目,给了人类无穷的光明和希望,可你是否又看到“发明大王”那以前多次失败后的锲而不舍?“天才是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加上百分之一的灵感”,不是春风拂面的轻松,而是重逾千斤的辛勤付出!
不要埋怨自己的愚笨,那只能说明你懒惰;不要责怪命运的不公,那只能说明你懦弱;不要羡慕别人的成功,那只管你能说明你不够勤奋。清晨醒来,你手扪心口,感受着自己强劲有力的心跳,微笑着对自己说说:“我必然是勤奋的!”那么,我要恭喜你,你已经抓住了通向成功的金钥匙。如果你能在每天睡觉前愉快地对自己说:“真好,我又勤奋、重拾地过完了这一天。”那么,我要敬佩你,你的这般金钥匙已在你的养护下山上发光,成功也在悄无声息地向你飞奔而来。
朋友们,杜甫用勤奋再现了儒家思想中的“仁爱”,他的推己及人让人感受到“先天下之忧而忧”的博大;而异国的爱迪生也在用他的勤奋给人类带来福祉,他的乐于奉献让人感受到人类共同的崇高灵魂。他们都用自己的勤奋书写了仁爱,那么,作为威尼斯的学子,作为沐浴在浓浓儒家文化中的我们,又将怎样的行动去书写仁爱呢?聪明的你一定是有了坚定有力的答案了吧?
仁爱的演讲稿13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3月21日世界森林日”。
你们知道今天是几月几日吗?今天3月21日是世界森林日,明天3月22日是世界水日, 3月23日,是世界气象日。有人说:“没有森林就没有人类”,这句话并不夸张,森林是粮食生产安全保障的基础,对保护农田、维护自然界生态平衡和美化环境都十分重要。森林可以调节气候,有了森林,地球上的气候会变得正常稳定,风调雨顺,可以减少干旱与洪涝的灾害,地面水土就不易流失,地球上的空气也可以得到净化。然而,森林却在以一种令人吃惊地速度消失。非法砍伐、破坏性砍伐等人类的行为正在吞噬着原始森林。毁林带来的炭排放逐渐改变着我们的气候,而依赖森林生存的成千上万的人们以及超过2/3的陆地动植物都将无家可归。
有的同学会说:“我们连森林都没见过,怎么会破坏森林呢?” 其实,我们每天所用的纸张,都是用木浆制成的,为了供应用纸,每天就会有成千上万棵树木被砍伐。我们去餐馆使用的一次性筷子也是木头做的,据测算,5000双筷子就能毁掉一棵大树。
而水呢?水是我们赖以生存的资源。生活中,衣、食、住、行哪样离得开水?可能在我们大部分人脑海中总有一个观念——水是取之不尽的,随用随取。随着人口的与日俱增和工农业的飞速发展,人类需水量也随之增长,水紧张的现实日益突出。目前,我国的水资源总量为2.8万亿平方米,位居世界第六位,但人均占有量仅居世界第88位,属世界贫水国之一。有一则公益广告说得好:“如果人类再不珍惜水,那么我们能看到的最后一滴水将是我们自己的眼泪。”
为了不让悲剧发生,我们能做什么呢?我们能做的事情很多,比如:节约每一张纸,双面使用纸,回收废纸;拒绝使用一次性用品;一水多用,随手关紧水龙头;保护每一块绿地,爱护每一棵树木等等,还有很多很多。同学们,让我们从现在开始,从自身做起,从日常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做起,树立起环保意识,严格要求自己,让青山常在,碧水常流,我们才能在绿色世界里健康成长。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