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呼兰河传》有感
认真读完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领悟呢?这时最关键的读后感不能忘了哦。那要怎么写好读后感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读《呼兰河传》有感 ,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读《呼兰河传》有感 1每个人的童年都像一瓶彩虹糖,有快乐,有悲哀,有光明,也有黑暗。我读了一本集喜怒哀乐为一身的小说———《呼兰河传》。
《呼兰河传》由民国四大才女之一的萧红所写,以她自己的童年生活为背景,把孤独的童年串起来,形象的反映出呼兰城当年的社会风貌,人情百态,从而无情地揭露和讽刺了中国几千年的封建制度在社会上形成的毒瘤,以及造成的灾害。
这部小说描绘了一个寂寞的童年,在作者近三十年的生命中,孤独是她唯一的伙伴,正是这样,勾起了她对儿时美好生活的回忆。我想,萧红像一颗水晶,晶莹剔透但冰冷孤独。这部书里面满是萧红的美好回忆。
但是,封建制度使得呼兰城中的人们变得可怕,变得令人厌恶,当有人掉进大泥坑时,所有人都袖手旁观,幸灾乐祸,当有人提议把大坑补上,大家都不肯,还无情地说坑没了就没乐趣了。我此时义愤填膺,真想照他们的耳洞大叫:你拿别人的生命当乐子,当看到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在你面前夭折,你真的问心无愧吗?
对比萧红娜孤独封建的童年,我们该是多么幸福,没有官府的压迫,没有人们的冷漠无情,幸灾乐祸。当坑没有人填,团圆媳妇无人相救,冯歪嘴子没人肯帮时,我不禁叹了口气,多么灰暗的小城啊。现在的中国只是经历了70年就使我们国富民强,丰衣足食,让我暗暗赞叹祖国的实力。
看完这本书,我觉得每个人的童年竟如此不同。有我们的丰衣足食,无忧无虑,也有勤奋好学,更有封建的黑暗与悲切。
作者生活的地方尽管充满着无知,愚昧,苦难甚至绝望,但作者由始至终以最平和的语气说着这一些事,以及一颗包容的心将一切不美好都包容了,让我们好好珍惜今天的幸福吧,将来再回味这份属于自己的美好童年!
读《呼兰河传》有感 2暑假我读了《呼兰河传》这本书,呼兰河城是多少孩童所向往之地,萧红就成长在幸福快乐、无忧无虑的这片土地上,她的儿时生活虽使我羡慕,但令我久久不能忘怀的是,这里却造就了小团圆媳妇的想要遗忘之地。
她本是12岁快乐、活泼的孩子,本该享受着童年的快乐,但因家里的贫困被自己的亲生父母拐卖到呼兰河城的现如今的老胡家。
从此她过上了风霜雨雪,啮雪残毡的生活,更成了婆婆的撒气筒。因为她的大方和纯洁,婆婆和村里人甚至认为她被鬼神附体了,请来跳大神,利用各种民间偏方,但都不见效。当年谋财害命的大夫也是常见,为了钱财,什么伤天害理的事做得出来。最后可怜的她被她的婆婆和迷信者活活折磨死。
生命的价值竟然可与钱衡量,一个鲜红的生命被迷信、狠心的婆婆和谋财害命的大夫活活折磨而死,只怪当代社会的腐败无能。为何?群众反而可悲这个女孩被鬼神给附体了,甚至眼睁睁的看着这个女孩被折磨,竟然流下了悲伤的眼泪。大夫反而说是用自己的正义来拯救这个生命。读到这里,我十分气愤。人何德何能来用钱和正义来衡量?
真正的正义不是用话语来蒙骗世人的眼睛,不是昧着自己的良心而干亏心事,不是更为了钱而害人。〝正义〞这个词听了说了有多少遍,但真正履行的人又有多少呢?
但这些口头说着〝正义〞的人,某些思想理念影响着生命的长短,甚至能改变人的一生。
明明我和她是同样的年龄,却经历着不同的事。遥想和她比起来,我的童年却十分幸福,生活的也比较快乐。
遥想过去的黑暗,现在的〝正义〞的警察叔叔来维护社会安定,相信只要有他们在,一定不会让小团圆媳妇的悲伤经历在我们这个时代出现。
由小团圆媳妇,我不禁深感幸运,自己生活在一个如此文明、公正的社会,自己能在这样幸福的环境中生活学习,是怎样的一种幸福啊!如果不努力学习,怎么对得起现在的美好生活呢!愿我们生活越来越美好,也愿悲剧远离人间!
读《呼兰河传》有感 3读了萧红的《呼兰河传》感触颇深,她用童年的视角,谱写了一方水土的风俗人情,一部凄婉的歌谣。
《呼兰河传》给我们看的萧红的童年是寂寞的。
一位解事颇早的小女孩每天的生活是多么单调呵!年年种着小黄瓜、大倭瓜,年年春秋佳日后花园都有些蝴蝶、蚂蚱、蜻蜓……堆满了破东西,漆黑尘封的后房是她玩耍消遣的地方;此项而富有童心的老祖父是她唯一的伴侣……千年如一日的刻板生活,虽然一年之中也必有跳大神,唱秧歌,放河灯,野台子戏等的热闹、隆重的节日,而这些节日却也和他们的日常生活一样单调而呆板。如果这样死水似的生活中有什么突然冒起来的浪花,那也无非就是老胡家的小团圆媳妇病了,老胡家又跳大神了,小团圆媳妇终于死了;那也无非就是磨坊的冯歪嘴子有老婆有孩子了,而后老婆突然死了,留下刚出世的第二个孩子……
呼兰河就是这么个小城,单调,呆板,可又不是没有一丝色彩的。每一间茅舍内,都充满争吵、欢笑、唠叨。那儿的人民多是善良的,他们照着几千年传下来的习惯思索、生活,有时显得麻木,愚蠢,但他们按照他们的想法,该怎么办就怎么办。
就是因为这“该怎么办就怎么办”,老胡家的婆婆“照着几千年传下来的习惯思索、生活”,就因为她的小团圆媳妇“太大方了”,“一点也不知羞”,“十四岁就长那么高”,说这小团圆媳妇不像个小团圆媳妇,坚信得狠狠管教,打啦骂啦,到最后花了五十吊给他家小团圆媳妇治病,而结果呢,却是把这个黑乎乎的,笑呵呵的名为十四其实不过十二的小团圆媳妇送回了老家去!
《呼兰河传》里的人物,似乎都是些甘愿做传统思想的奴隶的可怜虫,似乎都缺乏积极性。冯歪嘴子是他们中间生命力最强的一个——强的使人不禁想赞美他,特别顽强,是原始性的顽强。
这本书,尽管凄婉,尽管忧郁,却仍然美丽得动人。合上书,我的心是寂寞的。
读《呼兰河传》有感 4读了《呼兰河传》这本书,我百感交集。
呼兰河是一个东北小城,作者萧红的童年就是在这儿度过的。这儿有淳朴的乡情,有四季的美景,还有各类当地的风俗。但是由于当时封建社会的古板保守和城里居民思想的封建愚昧,因此在书中的字里行间,虽然没有作者的特指,但却无不透露着作者对故乡人愚昧思想的讽刺。这些迷信的人们真是对待任何事物都执迷不悟。一个生龙活虎的少女,一个还未成年的孩子本该欢笑嬉戏,可却被这些思想的禁锢活活残害致死。作为同龄人,我愤怒,作为读者,我为这个封建社会而感到悲哀,我们不得不说,她也是封建社会的牺牲品,在她身上,有着被男权中心主义深深残害的烙印。
面对这种情景,我的思绪不由荡漾开来,一个路边的乞丐涌入我的大脑。他衣衫褴褛,骨瘦如柴,无家可归,而且没有学历,但是他却拥有一个正常人该拥有的四肢健全,五官端正,最重要的是他——年纪也不大。一个人最珍贵的是青春,既然仍未失去所谓的青春,为何不怀着自己的抱负去为美好的明天打拼呢?其实仔细回味生活的“一花一草”,一个人活着并不是由 ……此处隐藏5017个字……p>
然后,不知怎的,就在医院醒来,好像一切都没存在过。很快搬了新家,有了新的生活。妈妈也以为她把一切都忘了。
那么真的忘记了吗?有些东西,藏在心底,有时会偷偷地疼。
呼兰河,是萧红的呼兰河,然而陪她长大的祖父,还是走了。
北平,是英子的北平,然而给她最大影响的爸爸,还是走了。
园子里曾经住了祖父,现在埋了祖父。
巷子里曾经笑声回荡,如今一片冷清。
时间总是会带走些什么的,所以成长,一直都伴随着失去。从儿时的小熊布偶,到相伴多年的朋友,再到童年。我们目送着童年渐行渐远,最终只在记忆的一隅留下一个浅浅的印迹,从此,我们笑得不再纯真,哭得也不再彻底。
红尘滚滚,稚嫩随时光的脚步慢慢蜕变为成熟,快乐与悲伤也逐渐变得模糊。
岁月悠悠转了几转,彼时无忧无虑的孩子如今也已长成不再纯真的大人。他们会远离自己曾经成长的地方,也会淡忘小时候的种种。然而那些过往啊,从来不曾离开过,就静静的呆在那座孩子曾经生活过的城中,不管何时推开城门,记忆总会夹杂着古旧的气息扑面而来。
不论时光已在曾经的孩子们鬓边染出多少根白发,城,永远都是他们的城,有着记忆的城。
读《呼兰河传》有感 12灰色的色彩,平静的叙述,黯淡的画面把我们带到了二十世纪初的小城呼兰河,这个小城并不繁华,春夏秋冬,一年四季来回循环地走。在故事发生的小村庄里,到处都显得那么萧条:灰色的天空,灰色的画面,灰色的人生。整个村庄就像是笼罩在一片黑暗的天地中,乌云蔽日,见不得半点阳光。在这里,到处可见由于人们的无知、愚昧而引发的一场又一场的灾难,人们只是为了活着而活着,为了死去而死去。一个又一个画面,一个又一个悲剧地出现??
祖父像个知识宝库,祖父的园子是你挥洒个性的天地。因为这里没有祖母的冷嘲热讽和父亲的冷淡。有的,只是纯朴的大自然和慈祥善良的祖父。你把狗尾巴草当成谷穗留着,却把谷子当野草铲了。读到这里,你真让我哭笑不得,原来,你也曾像我一样“五谷不分”。在太阳下的一切东西都是健康的,拍一拍大树都会发响,叫一叫土墙都会回答你,你也在蓝悠悠的天空,光芒万射的太阳的呵护下,健康成长。
我知道,最爱你也是你最爱的人是你的祖父。他既是你的长辈,更是你的老师,他也有像个孩子一样陪你挨骂。他耐心的教你背诗,朗朗声音在大院里回荡,口头传诵《千家诗》,但刁钻古怪的你却经常把他问倒。我真羡慕你有一个宽容慈爱博学的祖父。
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冯歪嘴子,王大姑娘死后,他并没有像人们所想的那样绝望,而十分镇定,因为两个孩子需要他,他要好好活下去。就这样,在如此艰难的境地下,他还是笑对生活,坚强的活下去。 每个人的童年都是一幅画,一首诗,一曲歌。春天,我们可以在三月春风的吹拂下去放风筝;夏天,我们可以在游泳池里享受水的清凉;秋天,丰收的季节来到了,我们可以品尝丰收的喜悦;冬天,我们可以和雪人去亲近,享受那晶莹的世界。你带给了我们一个不一般的童年。
你的童年走了,你却成为别人童年的守护者??
读《呼兰河传》有感 13本文的作者萧红是一位生活艰苦的女作家,她从小父母就对2非常冷漠,祖母对她也不好,只有祖父对她非常关心,所以本文写祖父的地方最多。本书的特点就是层次清楚,分工明确。每个章节的意思大概是这样的:第一章总写呼兰河这个小镇;第二章写呼兰河小镇中人们闲暇的生活;第三章写了祖母对“我”的冷漠直到她去逝为止;第四章写了祖母去逝后,“我”和祖父的自由、愉快的生活;第五章写了团圆媳妇命苦而短暂的人生及婆婆的迷信和对她的折磨;第六章写了“我”有一个性情古怪的有二伯;最后一章写了冯歪嘴子一家清贫的生活。
本书的重点人物祖父是一位性格和蔼、待人非常亲切的人。作者之所以喜欢他是因为在全家人中只有祖父对她好。祖父喜欢“我”,“我”也同样喜欢祖父,祖父和“我”的“地盘”一个不大不小的园子,它是一个十分美丽的地方:里面有许多菜、花草和许多可爱的小昆虫们。在作者眼中,祖父的园子是一个充满快乐和自由的乐园。
在书中,写人和事的地方很多,作者却又不盯着一个写,故事多而不辟,而且累及的人物神态动作表情都用作者那一支神奇的笔写得透澈明了。
我爱看这本书,更爱书中调皮可爱的作者和和蔼可亲的祖父。
读《呼兰河传》有感 14《呼兰河传》这本书,是作家萧红写的,虽然写的都是一些生活中的平常事,却写得如此有趣、独特,我非常喜欢。
《呼兰河传》书中写的是萧红自己在呼兰河城的童年回忆,主要写二十世纪东北小城呼兰河的普普通通的劳动人民的平凡生活,揭示了人们生活的贫苦,愚昧。
这本书中最令我难忘的是小团圆媳妇的故事,当我读到她不幸去世的时候,我的心情十分沉重,十分同情她的遭遇,心中为她愤愤不平。她才只有十二岁,和我们年龄差不多大,本应该是一个无忧无虑,天真烂漫的年龄, 却被迫卖到了老胡家做童养媳,过上了家畜不如的生活,受尽人间扩磨,最后被活活折磨死,读了这个故事多么令人痛惜啊,由于人们的无知和愚昧,活生生地害死了一个十二岁活泼可爱的小女孩。
小团圆媳妇的故事让我感想到了自己,同样是十二岁,我在学校里坐在宽敞的教室里,听老师讲课;在家里,身体有一点点不舒服,爸爸、妈妈无微不至地照顾我。可小团圆十二岁却当了童养媳,挨打,挨骂。我们一定要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好好学习。
希望大家都来读一读《呼兰河传》这本书,读一读里面凄惨的故事,让我们感受到现在生活的美好。
读《呼兰河传》有感 15“我将与蓝天碧水永处,留下那半部《红楼》给别人写了。”“半生尽遭白眼冷遇。身先死,不甘,不甘。”——萧红
自从我接触了《呼兰河传》,就被它深深吸引,这是一部充满童心、诗趣和灵感的“回忆式”长篇小说,茅盾先生对《呼兰河传》评价是“一篇叙述诗,一副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
呼兰河小城的生活或许有一点沉闷,但无论是扎彩铺、放河灯、跳大神、娘娘庙会、野台子戏,还是北方大自然的风霜雨雪、火烧云萧红用绘画式的语言,“在灰暗的日常生活背景前,呈现了粗线条的、大红大绿的带有原始性的色彩”,勾勒出一幕幕充满童趣的影像。
当我翻完最后一页,《呼兰河传》也就看完了,不过我的心还沉浸在萧红笔下的这座小城中,心中又想起了那句话:花开了,就像花睡醒了似的。鸟飞了,就像鸟上天了似的。虫子叫了,就像虫子在说话似的。一切都活了,都有无限的本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这样的叙述,这样灰色的画面,这样悲剧的人生,不得不令人深思。
呼兰河不只是呼兰河,它更是当时社会的一个缩影。这样一个看似平静,但在生活中却处处充满了灰暗与沉闷的呼兰河,只能用“荒凉”来形容。在这里,苦难不是别人强加的,而是由于人们的愚昧与无知,从而引发了一场又一场的灾难。人们只是为了活着而活着,死去而死去,一个个悲剧不断的发生。在人们的心中只有顺应社会,只有顺应天命。他们不知道为什么那么“顺服”,但他们不得不顺服,这不得不就是他们的悲哀的根源。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