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
当品味完一部影视作品后,对人生或者事物一定产生了许多感想吧,让我们好好写份观后感,把你的收获感想写下来吧。那么你会写观后感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1《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一刻,电影,完了,您可以从右上方搜索框检索更多相关文章,如果您觉得有用,请继续关注我们并推荐给您的好友,您可以在观后感中查看更多范文。《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
那一刻,电影播完了,我的内心也深深地被触动,这部电影就是《放牛班的春天》。它让我铭记在心,久久不能忘怀。
这是由两位老人翻开马修的日记而开始的故事。在一所管教院-----“池塘之底”中,怀才不遇的马修来到了这儿,当一个代课老师。可让他没想到的是,这些孩子桀骜不驯,院长也冷酷无情。马修试着改变这些孩子,三番五次地宽容孩子们,又费尽心思组建了合唱团。最终,他的努力没有白费,他再塑了孩子们的灵魂。
电影中,“池塘之底”用的是“犯错à处罚”管教制度,院长也对孩子们施行严厉的体罚。可这不仅没有使“问题孩子”变得乖巧,反而助长了他们的叛逆心理,自甘堕落。孩子们需要的是爱与温暖,马修老师正是看到了这一点。
从马修老师的经历中能看出,宽容是有用的。刚到管教院,马修老师就向院长提出了三个要求:不体罚孩子;让我自己处罚犯错的孩子;让我保留孩子的名字,以保护孩子们弱小的心灵。这三个要求,恰恰体现了马修老师人性化教育的一面。还记得马修老师在孟丹被拉往禁闭室时的那一句话吗?“等等,他是我唯一的男中音!”这看似只是一句挽留的话语,其实包含了马修老师的宽容、爱心和对教师工作的负责。
马修老师在最后因为私自带孩子们游玩而被院长开除。在他失落地走出管教院的时候,从教室里传出的阵阵歌声安慰了他,这是他创作的歌。无数架纸飞机飞向了他,上面写满了感激、祝福和安慰。影片的结尾,失去双亲的贝比诺也请求马修老师带他走。贝比诺总是在周六等候在大门前,他坚信父母会来看望他,而马修老师走的那一天恰好是周六。孩子们能与老师产生那么深的感情,他一定是一位为学生着想的好老师。
马修老师不仅有爱心,还能做到人尽其用。他让不会唱歌的贝比诺当副指挥,让郭邦当谱架,还发掘了“坏孩子”莫翰奇的音乐天赋。马修老师用这种巧妙的方法,保护了孩子们的自尊,还发挥了他们的特长。
如果说马修老师是正面人物,那哈善院长固然是反面人物。他冷酷无情,自命不凡,卑鄙无耻,不分青红皂白,是个典型的小人。他窃取了马修老师合唱团的功劳,还在20万法郎丢失时没有调查,就一口咬定是孟丹偷的。你说,能不令人气愤吗?
其实和马修一样有宽容心的人很多。如三国时期的蒋琬,他的手下有一位名叫杨戏,蒋琬和他说话他大搭理。有人看不下去了,蒋琬却回答:“杨戏不说话,不是因傲慢,而是不喜欢大声夸赞别人,说我的不是又怕我下不了台。”他的宽容,让后人都称他“宰相肚里好撑船”。
愿每一个人都像马修老师一样宽容有爱心。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2还未看这部影片之前,我知道这是关于师生题材的教育片,也很期待影片会带给我怎样的收获。看了之后,和我预想的一样,心灵受到了挺大波动,很值得看的一部教育片。对于即将成为一个要面对不同类型学生的老师的我来说,感想更是不小的。
我们都知道,作为老师来说,都很喜欢好学生,但是学生千千万万,什么样的都有。做一名好老师,的确不容易。《放牛班的春天》中的马修,他的梦想是成为音乐家,但是他还是成了一名很普通的学监。可他依然是一个好老师,一个把学生当成自己孩子的爱心老师,一个有着强烈责任感的老师,一个善于发掘学生天赋和兴趣的老师。几个月的时间,他让那些叛逆的孩子变得很乖,他让以前成天碌碌无为的孩子有了目标和梦想,他让黑暗中的孩子走向光明和未来。他在过程中受到过很多挫折:被校长骂,被孩子“欺负”,但是他从没想过放弃,他用那颗宽容的心原谅孩子们的不懂事,他用他的音乐开启了孩子们封闭的心灵,他办起了合唱班,给了孩子们快乐,给了孩子们希望和光明。
莫尔奇,这个具有很好的音乐天赋的孩子,他不愿意在人前唱歌,马修老师发现了他的天赋,他鼓励莫尔奇大胆的唱出来,他用各种办法发展他在音乐方面的才能。而且积极和莫尔奇的母亲沟通,最终莫尔奇走向了里昂音乐学院,最终成为著名的音乐指挥家。我们不得不承认,若是没有马修老师的细心和努力,莫尔奇不可能这么成功。在精锐当老师,一对一,每个老师面对一个学生,学生的天赋和兴趣,并不难发现。作为一名语文老师,就更应该细腻,去发掘每个学生的天赋和优点。也许他们有的语文成绩很差,也许他们有的作文写得很不好,也许他们有的字写得很不好看。可是作为老师的我们只要想办法走入他们的内心世界,了解他们心里最真实的想法,想办法让他们把每天最想说的话写在纸上,字数不要多,我相信,他们的作文水平会越来越好,表达能力也会提升。
其实语文真的是一门很有趣的学科,只是在很多人认为语文很枯燥,因为他们还没发现语言的奇妙,没感觉到文章蕴藏的内涵。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作为语文老师,我们对于语文的有趣了解得更深。那么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想方设法让孩子们深深感受语文的魅力,你可以讲些文学小故事,你也可以关于汉字有趣的知识,孩子们都有好奇心,有了兴趣,你的精心授课就会成为一种享受,虽说做起来很不容易,但是我会尽我最大的努力让孩子们喜欢我的课,让孩子们快乐的学习,那么语文成绩提高就不那么难了。
最后,我想说,作为一名好的老师,责任心是最为重要的,只要我还是个老师,我就会对我的每一个学生负责。马修说,我有六十个孩子,当时着实被这句话感动了。我虽然我刚大学毕业,还很年轻,但是我也会把我的每一个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我会去爱他们每一个人,我会用足够的耐心让他们一天天进步。在影片的最后,我以为马修不能带走派尔诺,很难过,可是他最终还是带走了那个孩子,我真的又欣慰又感动。这样一个有爱心有责任的老师,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这么多年,我想当老师这个梦想一直都没有改变过,现在就快变成事实了,我会在我教师生涯的每一刻对我的每一个学生负责。马修老师告诉我:你对学生真心付出了,他们必然会用他们的方式回报你!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3星期四下午,我们利用第三、四节课的时间看完了这部电影。
影片的一开始,我就一直在关注学院里的那个有着天使般的面孔,却有着恶魔心灵的小男孩。我喜欢他!虽然他很顽皮,只是顽皮而已!
这是一个恐怖而又温暖的故事。
这个学院可怕到我们不敢看它一眼,在这里,除了学生,其它人的观念都是一致的:抄作业,关禁闭,罚劳役;搞恶作剧,关禁闭,罚劳役;逃课,关禁闭,罚劳役。无论犯了什么错误,都是重复这两个 ……此处隐藏12237个字……掘到这个“宝藏男孩”,这个惊才艳艳的音乐天才就彻底在这个寄宿校里毁掉了,毁掉了大好前程。
我印象比较深的是派皮诺,寄宿校里最小的男孩。他比较执着,一直认为自己的父亲还活着,但实际上他的父亲不幸地在战争中死去,但他依然不相信现实,每个星期仍然准时在校门口等候已去的父亲,他的执着精神值得学习。
我比较讨厌拉齐校长,他很死板、残暴,时而还会虐待学生,不过值得庆幸的是他后来被人投诉,离开了学校。
我深度厌恶的人是蒙丹,从第一眼看见他我就知道他是个无药可救的人,非常令人讨厌的人,我本以为他后来会在马修先生的教导下改邪归正,不过他并没有,而是一步步走向歪路,到最后竟还恶毒的放火烧校。好险,马修先生带着孩子们出去娱乐,不然定会把孩子们烧得一个不剩。我痛恨他,深度厌恶他,也不知他到底有多邪恶,竟放火烧人!
看了这部电影,我感慨颇多,便先记到这里为止,希望还有第二部,让我试目以待。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14最近和同学一起观看了一部法国电影《放牛班的春天》,不同于我以前所看过的电影,它既没有曲折离奇的内容,也没有跌宕起伏的情节,更没有气势浩大的场面,但电影传达的思想与精神很让我震撼,也使我受到了一次良好的师德教育。
《放牛班的春天》是由ChristopheBarratier导演的电影,主要讲述了一位才华横溢,却无发展才华机会的落魄音乐家克莱门特·马修到一所“池塘畔底辅育院”当助教老师,最终用音乐的方式打开了一群问题少年封闭心灵的故事。这是一所被称为“池塘之底”的男子寄宿学校,由调皮的孩子、冷酷的教师、残忍的校长和严厉的制度构成,体罚、关禁闭在这里司空见惯。马修的音乐课进展得更是不顺利,一个最大的麻烦制造者就是皮埃尔·莫昂克,皮埃尔拥有天使般的面孔和美丽的歌喉,却带着怪兽一样邪恶的心,有着令人头疼的调皮的性格,但耐心、谆谆善诱的马修把他的音乐天赋发掘了出来,救赎的灵魂终于找到了心中的梦想,唱出了天堂般的声音。最后因为失火事件,马修被校长解雇,临走前还带走了可怜的孩子佩皮诺。当马修神情黯然地离开学校大门时,收到了曾经是顽劣甚至邪恶的学生在卡片上写满了的思念与祝福,那一双双挥舞着的手述说着留念与不舍。这一刻,马修露出了幸福的笑脸,流下了感动的泪水。
不必凄婉哀侧,无需生离死别,一种柔和的,温婉的,诙谐的生活故事同样可以给我们以感动和心灵的震撼。正如一位评论家如是说道:“不同于一般的运用悲情拼命煽情的悲情电影,或极尽夸张搞怪的爆笑喜剧,《放牛班的春天》是一部让人因为喜悦而泪流满面的电影,这也创造了法国电影新概念——阳光情感电影,这部没有美女、暴力,没有动作、凶杀和商业元素的电影成为了本年度法国人的心灵鸡汤。”朴素流畅的影片,连颜色都很节省,尽是饱和度很接近的灰,让眼睛保存者气力帮助嘴角表露快乐与忧伤,我想这就是艺术的力量。
辛酸过后,感动过后,电影更是给了我很大的启发。作为一名将来的老师,我想我学到了很多。首先,作为老师,最基本的要求就是具有一颗懂得宽容的爱心,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更何况是一群可爱的孩子们,我们要懂得原谅他们的过错,耐心地教会他们做人做事的道理。其次,处罚的方式,威而不严。为了使伤害校工的学生免于被关禁闭,马修包庇了他,并把它作为教育的契机,让他去医务室服侍校工,直到他痊愈,让这位学生在内疚中悔悟。学生是祖国的花朵和未来的栋梁,我们要做的就是尽我所能,尽我之力尽心地关爱呵护他们。但威而不严的处罚方式也是不可少的,这样能更好地达到教育的目的。至于这个合理的度,得要每位老师好好把握了。然后,要善于发现孩子们的优缺点,正如马修发掘并培养孩子们的音乐才能一样,祖国的每一朵花朵也需要园丁们的特殊优待。最后,老师要学会与孩子们找到共鸣。不言而喻,音乐就是马修与孩子们交流的桥梁与平台。这种共鸣,就是让同学们觉得老师很亲近,没有太大的距离感,有什么心事都愿意跟老师分享。相信只要我们老师真心付出,会得到学生们真诚感谢的。
如果中国的“放羊”班多一些马修式的教育老师,那么中国教育的春天也就不远了。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15看完影片之后,才知道这个“放牛班”与真正的“放牛”一点关系也没有,所谓“放牛班”指的是一帮问题少年,他们的性格,脾气和他们短短的却复杂万分的人生历程,而春天,是一种希望,是一种“重新”之意,一种冬天过后又万物复苏,生机勃勃的象征。
故事发生在法国,某个小镇的郊外,有着这样一个充满严格制度的少年学校。而这个学校里的学生,并没有因为这样的严厉管制而变得乖巧,反而成为了一群没有教养,只会用武力解决问题的孩子。然而谁也不会知道,在这样似乎无可救药的孩子幼小的心灵中,一个个美妙的梦想正在悄然升华。怀着这样天真烂漫的梦,他们遇见了一个可以说足以改变他们命运的人——他就是马修。
电影中的院长,对孩子不仅没有耐心,而且往往对犯了过错的孩子,处以严酷的体罚,例如:将小孩单独关在禁闭室,无视这些孩子的惊恐害怕,马修老师则完全不同,他对孩子充满了爱心,对犯错的孩子,也不是一味偏袒,而是给予他们改过的机会,在他的循循善诱下,每位孩子都拾回了他们的自信,找到了属於自已的春天
在学习的路途上,老师对学生的影响力,可以说是无远弗介,一位坏的老师,可以毁掉一个孩子的一生,反之,一位好的老师,往往一句温柔的鼓励,一个肯定的眼神,就可以让他人眼中,毫无希望的坏学生,重新找到他们自己人生的方向。
当一位好老师如此重要,却非常困难,因为面对一群不同个性,不同资质的学生,如何因材施教,实在是一门很大的学问,在我看来,“「耐心」是一位好的老师,最须要拥有的,对学生不要时常大吼大叫,甚至拳脚相向,不要放弃任何一个学生,只要用爱心与信心,总有一天,学生们会蜕变成美丽的蝴蝶。”
马修,他好似一个善良的牧人。他用爱找回了一群迷失的羔羊。用爱照亮了前往之路,用爱为他们指引方向。我想说:这不是奇迹,而是爱的奇效。在管教寄宿学生时,将学生组成了一个合唱团,用音乐启发孩子的潜能,让野男孩个个成为发光的小天使,用纯净的音乐唤回他们冰冷已久的心。我清楚地记得其中一句对白:“等等,他是我唯一的男低音”这句话饱含了他对教育事业的尽心尽责;对人平等,不分贵贱,一视同仁的态度。
记得上学期上雷老师的《教育原理》时,她特别强调“每个人都是一个完整的世界,都应该得到尊重,存在就是有价值的”。马图在接受校长的任务时所提出的三个条件:第一,不体罚学生;第二,让我来处罚犯事的学生;第三,不要透露他们的名字。无一不体现了他对幼小心灵人性的关怀。
最后,这个班级的一切都改变了。一幅幅美丽的春天景象在每个孩子脑海中浮现。他们从马修的身上感受到的不再是每天的提心吊胆,生怕犯错的恐惧,而渐渐转变成为了慈父般的爱。
整部电影使我感触很深,的确这不仅仅只是一部教育意义深刻的电影。在被剧情牵动的同时,心灵也不禁震颤。将这群问题少年集中在这样一个没有爱的环境中,他们可曾知道外面的世界多么精彩,外面的“春天”是那样充满生机。他们需要的,正是我们现在生活中所渐渐忽略的爱与呵护啊!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