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教学设计

时间:2025-07-20 16:06:37
历史教学设计

历史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教职工,常常需要准备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大幅度地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从而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发展。那么优秀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历史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分享。

历史教学设计1

一、教材分析:

《亚洲国家经济的发展》反映的是二战以后亚洲国家经济的发展情况。亚洲民族国家经济的发展的先决条件之一是亚洲国家的民族独立,与教材的战后民族解放运动联系密切。亚洲民族国家经济的发展虽然起步较迟,但进入60、70年代以后,经济发展的增长速度十分迅速,为世界经济的发展注入活力,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亚洲国家经济发展的经验和启示又成为我们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借鉴。因此,本节教材的教学成为本章教材的重要内容。

二、教学目标

高二历史说课稿亚洲国家经济的发展1、主要掌握韩国、新加坡、泰国、马来西亚、印度以及西亚国家经济发展的基本情况;理解“劳动密集型产业”、“不均衡增长”战略、石油输出国组织等概念。结合区域,掌握地区的主要气候特征。2、发展学生的归纳和比较能力。使学生善于从典型的亚洲国家的经济发展原因中比较其异同。并分析亚洲国家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哪些问题。3、使学生在解读历史中感悟历史,站在世界历史的高度去审视亚洲历史发展的作用,并从亚洲国家经济发展的典型史实中总结经验。

三、教学方法

主要采取阅读法、比较法、讨论法。

四、教学过程

1、布置预习提纲,要求学生根据学习提纲的要求自己进行预习。

2、出示《亚洲的经济发展形势》图,让学生熟悉亚洲主要国家的地理位置。

3、提出问题:“亚洲民族国家经济发展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引导学生从国际政治和经济、亚洲国家政治和经济两方面入手分析。有利因素:世界政局相对稳定;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转移劳动密集型产业;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机遇;民族独立;劳动力和资源丰富;

不利因素:旧的国际经济秩序的存在;亚洲国家生产力落后。

4、检查学生预习情况。亚洲国家经济发展简况表

地区

气候类型

主要国家

发展概况

经济类型

存在问题

备注

东亚

东南亚

南亚

西亚

5、比较韩国和新加坡经济发展原因的异同。

6、归纳亚洲国家经济发展的特点。发展速度快;发展不平衡;类型多样。

7、讨论:亚洲国家经济发展的经验和启示。启示:抓住机遇,引进外资和先进技术,制定适合本国国情的经济发展战略,并且大力发展科技和教育;也要更加国际条件,适时调整政策;同时反对旧的国际经济秩序,建立新的国际经济秩序,仍然是亚洲各发展中国家必不可少的一项艰巨的任务。

8、强化训练:(1)二战后亚洲新兴国家经济发展具有哪些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亚洲新兴国家经济的发展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发展面临哪些主要问题?(2)战后,北太平洋沿岸国家和地区各呈现怎样的经济发展形势?从全球经济发展的趋势看,应如何认识?

历史教学设计2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以学校工作计划要点为指导,积极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转变观念,加强课堂教学,强化质量意识,坚持教育创新。以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精神和自主学习的实践能力为目标,扎实开展教与学的实践活动,争当名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着眼于学生的发展。

二、教学目标

继续增强学生对历史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掌握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理解重要的历史概念,把握不同历史时期的基本特征及其发展趋势。培养学生识图、读史料的分析能力,引导学生学会收集、整理和运用相关的历史学习材料,启发学生对历史事物进行想象、联想和分析、综合、比较、概括等认知活动。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及与他人合作和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能力。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感,弘扬世界各民族的优秀文化。完成历史八年级下册的历史教学任务,争取平均分、优秀率、合格率都超过平均水平。

三、学生情况分析

初二学生正处于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过渡阶段,掌握了一定的历史基础知识、合作技巧及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能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与实践活动;但大部分学生还没有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也不扎实,。学生对历史较感兴趣,但学习的自觉性较差,尤其是男生的自觉性更差。但也有部分学生对所学知识模糊不清,理解能力差,应用能力差,学习态度消极,厌学情绪浓。成为制约成绩提高的主要因素。

四、教材分析

1 / 4本学期所授的内容是历史现代史部分。教科书由单元和课组成。每一个单元为一个学习主题,每一个学习主题下分若干课。本册共七个单元,共二十一课。由文化课和活动课两种课型组成,以课为单位。每课课文由提示、正文、阅读课文、图、表、资料、注释、每课一得以及课文中思考题和课后练习,活动建议等组成。其中正文紧扣教学大纲目标要求,可作为课堂教学应完成的基本任务。其余内容,可根据学生具体情况,提出不同的教学目标与要求。

五、教学重难点:

重点:开国大典、抗美援朝、《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一五计划、三大改造、中共八大、十一届三中全会、对内改革对外开放、邓小平、民族区域自治的内容和意义、港澳的回归、和平统一和一国两制、现代化海空军的建立、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外交事业的发展、科技成就、教育事业、文学艺术和体育的发展、社会生活的变化。

难点:新成立的伟大意义、抗美援朝的原因、土地改革

六、教学措施

1、认真钻研新课程教学目标和要求,认真备好每节课,明确重点、难点,在传授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思想教育和能力培养。钻研教材,学习“课标”真正做到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备学法、备出高质量的课时教案。

2、加强课堂教学,准确、完整地把握历史教学目标及内容,以课标和教材为依据,全面完成教学目标。

3、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核心,注重学习过程,让学生学会学习。鼓励学生交流合作,探究问题。养成探究的习惯。

2 / 44、加强辅导。以优秀生和学习困难生为主,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努力提高成绩。

5、教学方法要灵活多样,讲究教学技能和教学艺术,加强课堂教学的设计,增强趣味,幽默感。要充分运用多媒体、历史地理、图画、图表,积极创造条件,以教学的直观性,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和兴趣。

6、增加课堂容量,精讲精练,减轻学生负担,提高课堂效率。一节课是四十五分钟,再除去两分钟准备时间,实际只有四十二分钟。我打算将课堂内的四十二分钟分成三份:前五分钟复习上节 ……此处隐藏21255个字……自己成为一个充满智慧的人。

3、教学活动三

教师:正如两位主持人所言,活动虽已结束,但对历史的学习却不会结束。希望同学们以史为镜,让自己成为一个有智慧的人。同学们在今天的表现都很不错,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用简洁的语言来评价自己的表现或其他同学的表现。

学生活动:小组内交流──班级交流

何雷彬:我认为自己的表现还可以。在其他同学中,我认为汪丽君同学的表现最好。

金杭飞:我认为自己的表现一般。我认为马琳的表现也很不错。

王静:我认为我们组郎玲芳的表现也很好,胆子很大,声音说得很响亮。

四、教学反思

1、本案例的成功之处:

(1)本教学设计独特新颖,一改以往复习课的传统模式,真正实现了教师指导下的课堂开放,通过营建民主、互助合作、愉悦的学习氛围,使学生获得了自主参与,展现自己和体验成功的机会,能体现新课标的理念。

(2)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充分体现出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全班同学均参与了表演),通过对学生潜在的表演能力的挖掘,一方面增强了学生间的互助合作精神,培养了他们收集、整合资料的能力,另一方面也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社会的兴趣,让他们在情意共鸣中沟通,在学习中明了待人处事的道理,以真正培养他们的集体主义、爱国主义的精神和民族自豪感。

(3)参与表演的同学,基本上达成了预先设计的要求,尤其是两位主持人,情感丰富,串词精彩,使中国历史上的主要朝代得到了自然的呈现,知识点在“无形”中得到了落实,这也是本堂课的成败之关键,这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真正体现。

(4)在学生开展的整个活动过程中,结合各个故事场景,运用多媒体同时同步地呈现出相应的一些动画、图片或背景音乐,有效地刻划出故事情景,让学生身临其境,起到良好地烘染作用,更有利于教学内容的落实。

2、本案例的不足之处

(1)因时间仓促,准备得还不够充分,所以学生的表演还是过于粗糙,表现在:一是活动放不开,自信不足;第二经验不足,表演能力不强,没能很好的把握故事人物的特征。

(2)学生的“评价”不够深入。学生过于重视对自我表现的评价(即对外因的评价),而对故事本身所蕴含的道理挖掘不够(即对内因的评价),使评价的主题得不到进一步的升华。

历史教学设计15

一、明确目标

1、了解自唐朝中晚期到五代、宋朝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

2、概括唐朝中晚期到宋朝南方经济发展的主要成就。

教学重点:南方商业的繁荣。教学难点: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

二、前置自学

1、为提高粮食产量,从______引进的优良品种__________,很快在江南地区推广。太湖流域的______、_______,成为重要的粮仓,民间流传着“_______,_________”的谚语。_______在宋朝跃居粮食产量首位,主要产地在_______。棉花的种植,由____、______扩展到长江流域。

2、宋时,南方丝织业有了很大的发展;丝织品“号为冠天下”;朝廷用的丝绸,有很多来自________。宋时棉织业由发展到东南沿海。

3、是中国瓷器史上的辉煌时代。浙江______烧制的瓷器给人以别致的美感,北宋兴起的_________后来发展成著名的瓷都。宋时,地区已成为制瓷业重心。

4、宋代最大的商业都市是和。出现了和。

5、宋朝时,_______、______是世界闻名的大商港。宋朝的海外贸易,近至和,远达和。政府在主要港口设立______,管理对外贸易。

6、前期,地区出现的_________,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宋时,纸币发展成为与铜钱并行的货币,叫。纸币的产生。

7、从_________开始的经济中心南移,到__________最后完成。

三、展示交流

四、合作探究

1、材料一:

朝代南方北方

人口(户)

占全国户口数的比例人口(户)

占全国户口数的比例

西汉247068519.8%998578580.2%

唐朝392041543.2%514852956.8%

北宋1122476062.9%662429637.1%

材料二:朝迁在故都(东京开封)时,实仰东南财赋,而吴(江苏)中又为东南根柢。语曰:“苏湖熟(丰收),天下足。“

(1)上述材料反映了南方经济有哪些发展?

(2)上述材料反映了我国古代经济发展出现了什么重大的变化?

(3)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是什么?

五、达标拓展

1、宋朝时,优良品种占城稻是从哪里引进的?()A、日本B、越南C、朝鲜D、阿拉伯

2、如果你回到了北宋东京,可能会遇到下列哪几种情况?()①使用交子买东西②吃上太湖流域的大米③用上景德镇的瓷器④晚上盖棉被睡觉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④D、②③④

3、南宋最大的商业都市是()A、开封B、广州C、临安D、泉州

4、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出现在()

A.北宋的四川地区B.南宋的四川地区C.北宋的汴梁地区D.南宋的临安地区

5、北宋兴起的()后来发展为著名的瓷都:A、杭州B、苏州C、景德镇D、明州

6、经济中心南移到何时最后完成()A、唐朝中后期B、北宋C、南宋D、元朝

7、南宋时期,有一位阿拉伯商人运载一批货物到泉州销售,他抵达泉州后办理有关手续应到

A.蕃市B.市舶司C.蕃学D.蕃坊

8、在一次拍卖会上,人们见到了一件珍贵的拍品,专家鉴定它是出自当时浙江范围内的一个名窑,距今近千年。它应该出自()A.越窑B.哥窑C.邢窑D.景德镇

9、北宋末年,一个大商人从四川到南方采购货物,他会携带的货币是()

A.交子B.铁钱C.信用卡D.支票

六、构建知识网络:

类别朝代发展成就

农业发展粮食作物

经济作物棉花、茶树的种植和栽培得到推广

手工业兴盛纺织业1、南方丝织业胜过北方;

棉织业发展到东南沿海地区

制瓷业北宋

南宋1、地区成为制瓷业重心;2、浙江哥窑烧制瓷器;

造船业1、居世界首位;广州、泉州造船业发达;

商业的繁荣商业都市1、是南宋时最大的商业都市;2、出现了

对外贸易1、广州、泉州是大商港;2、对外贸易范围扩大:

3、设立,外贸收入是朝廷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

货币1、四川地区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2、南宋,纸币与铜钱并行,叫。

2、“广南市舶,利入甚厚,提举官宜得人而久任,庶蕃商肯来,动得百十万缗,皆宽民力也。”

(1)宋高宗这句话反映了什么部门的兴盛?(2)为什么宋朝时期这个部门这么兴盛?

《历史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