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的教学设计方案范文锦集七篇
为了确保事情或工作有效开展,我们需要提前开始方案制定工作,方案是综合考量事情或问题相关的因素后所制定的书面计划。那么你有了解过方案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教学设计方案10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教学设计方案 篇1教学目标:
情感目标:有所体会并进而分享诗中流露出的热爱生活、驰骋想象的情趣。
能力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认知目标: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由生字新词,感情朗读并背诵课文;激发学生对美好大自然的向往,体会亲近自然的愉悦。
难点:理解“我”为什么最想变成大大的荷叶。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情感目标:有所体会并进而分享诗中流露出的热爱生活、驰骋想象的情趣。
能力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认知目标:认识本课的生字,理解新词。
【教学过程】
组织教学:
1、小朋友喜欢读儿歌吗?上课之前,老师先来教你们读一首儿歌,名字叫《四季歌》。老师说一小句,小朋友跟我读。
(1)春天暖,百花开;夏天热,雷雨多;秋天凉,稻谷香;冬天冷,雪花飘。
(2)接下来,难度加大了,我说一大句,你们跟着我说一大句。
(3)记住了吗?老师来考考大家,老师说前半句,小朋友接下半句。
(4)现在,不用老师提醒,能背出来吗?
2、小结:这首儿歌告诉我们,一年有四个季节,春、夏、秋、冬,这四个季节都有不同的景色特点。
3、小朋友,你们最喜欢哪个季节呢?为什么呢?
4、有一个小朋友,他十分喜欢夏天。当夏天来到的时候,他有很多的想法和愿望呢?是哪些想法和愿望呢?
5、现在请小朋友把书打开,大声地读读21课,要求把字音读准,把句子读通。老师相信只要大家认真读,一定会找到答案的。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读。
2、这首诗歌一共有几小节?谁愿意选一节来读给大家听?可以是你读得最好的一段,让大家欣赏一下;也可以是你读得还不够好的一段,让大家当你的小老师,来帮帮你。
3、小朋友读的真好!读了课文,你们知道在夏天,我想变成哪些事物呢?
(1)学生自由说。教师贴出彩图。
(2)谁能把我这么多的愿望用这一句话来说清楚呢?
出示填空:我想变,又想变,还想变,最想变。
(3)(指板书)这位小朋友有很多的愿望,他最想变——
(4)板书课题:(真字用红色笔写大一点。)
(5)课题中的哪个字可以看出小朋友最想变成大大的荷叶呢?
(6)谁来把这个课题读好呢?(指读,齐读)
# 你把小朋友想变成大大荷叶的强烈愿望读出来,真棒!
# 你把荷叶的特点读出来了。
# 我们一起来读读。
二、品读诗文,读中感悟
1、(播放大自然夏天的音乐:)小朋友读的真好!下面请大家闭上小眼睛,竖起小耳朵,仔细听!你听见了什么?好像看到了什么?(教师戴上花环)
2、现在请大家睁开眼睛,小朋友,你们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
(1)# 你听的真认真!
# 你的想象力真丰富!
# 你观察的真仔细!对呀!现在,我就是夏天的小姐姐!
(2)小朋友,夏天来了,你想变点儿什么呢?选择你最喜欢变的事物,自己再读读课文,注意要把你的喜欢之情读出来呀!
3、想变成雨点的小朋友请举手!请你来读读这一句话!
(1)投影句子:我想变透明的雨滴,睡在一片绿叶上;
(2)透明这个词语懂吗?(非常的干净、明亮)平时,你们还见过哪些非常干净、明亮的东西呢?
(3)看,多么透明、多么圆润的雨滴呀!谁来把这个词读好呢!(出示:透明的雨滴)
(4)现在,谁能把这句话来美美地读好呢?我们一起来读读!
4、哪个小朋友想变小鱼呢?(我想变一条小鱼,游入清凌凌的小河。)
(1)你为什么想变小鱼呢?
(2)请你来读读这句话。你把清凌凌这个词语读的特别好!请你做小老师来领着大家读读!
(3)清凌凌的小河,我们也可以说()的小河。
送成语:清澈见底,波光粼粼
(4)看,夏天到了,活泼的小鱼在清凌凌的河里快乐地游来游去,是多么开心呀!谁还想来把这句话读读。
5、夏天到了,你想变小蝴蝶吗?
(1)拿着头饰走到小朋友身边:好,小姐姐就满足你的愿望!请你来说说自己的愿望吧。还有谁也想来读读这句话?
(2)我们小朋友都是祖国的花朵,请你扮演可爱的小蝴蝶在花丛中穿梭吧!
# 多么羞涩的一只小蝴蝶!
# 蝴蝶在花丛中飞来飞去,这就是——穿梭(读好词语)
(3)看!夏天到了,地上开满了鲜花,这里一朵,那里一朵,真比天上的星星还多!蝴蝶在花丛中翩翩起舞。所有想变蝴蝶的小朋友请一起来读读这句话。
(4)夏天到了,蝈蝈在花丛中快乐地唱歌,歌声真好听。所有想变蝈蝈的小朋友请起立,我们一起把这句话来大声地读读!
(5)如果你是蝈蝈,你会歌唱什么?
6、小朋友,你们还想变什么呢?
(1)谁能看着图用最美妙的声音来告诉我吗?
(2)夏天的夜晚星星一闪一闪的,好像在眨眼睛。弯弯的新月仿佛是夜空中一只金色的小船,等着我们去乘坐呢。这一切是多么美好呀!
(3)我们女小朋友一起来读读这一句话,男小朋友也来和女孩子比一比!
(4)说话:我想变眨眼的星星,在。
我想变弯弯的新月,在。
7、我想呀想,说呀说。最后,我看见小小的荷塘,真想变成——
(1)小朋友,你们有没有见过荷叶呀?谁来说说你见过的荷叶是什么样子的?
(2)投影荷叶:看,多么碧绿的荷叶,多么美丽的荷叶,真像一把巨大的雨伞,高高地撑在荷塘里。
(3)出示句子:荷叶像一柄大伞,静静地在荷塘举着。
(4)谁来读好这句话?(指读,齐读)
评议:老师听出来了,荷叶像一柄大伞;你把静静地这个词语读出来了。
(5)课文里的我为什么特别想变成大大的荷叶呢?
(6)点拨:是呀!荷叶真美丽!真可爱!我除了喜欢它的可爱,喜欢它的美丽,还有其他原 ……此处隐藏7109个字……用这句话表示对老人的美好祝福,充满了幽默与风趣,也表现了乘凉人喜悦心情。
2.“一会儿红彤彤的,一会儿金灿灿的,一会儿半紫半黄,一会儿半灰半百合色。”
这句话一连用了四个“半”,不是表示左一半为紫,右一半为黄,也不是二分之一的紫,二分之一的黄,而是“紫”与“黄”,“灰”与“百合”色的混合体。其中紫色与黄色的多与少,浓与淡,又可以形成许许多多的新调合的色彩。由此可见火烧云颜色变化很多。
3.“一时恍恍惚惚的,天空里又像这个,又像那个,其实什么也不像,什么也看不清了。”
这句话中的“恍恍惚惚”是模糊不清,看得不真切的意思。天空恍恍惚惚的,是太阳落下去了,火烧云就要消失了的缘故。正因为如此,所以火烧云的形状是模糊的,既像这个,又像那个,这全凭人们的想象。然而这种自然现象是在极短的时间内发生的,又是瞬息万变的,因此是似像非像的,很快就什么都看不清了。
部分词语的意思可结合课文内容理解:
笑盈盈:盈,充满。脸上充满了笑容。课文指喂猪的老头儿看见自己的两头小白猪变成小金猪,那种高兴喜悦的样子。
恍恍惚惚:看不真切,模糊不清。
火烧云:日出或日落时出现的赤色云霞。课文指日落时的云霞。
本课教学的重难点:
1.理清作者成文的思路,了解文章的段落层次,是学习本文的重难点之一。
课文分三大段:
第一大段(1—2自然段)讲晚饭过后火烧云上来了。
第二大段(3—6自然段)讲火烧云变化着。其中第三自然段讲火烧云颜色变化快、变化多。第四、五、六自然段讲火烧云形状变化快、变化多。
第三大段(第7自然段)讲一会儿火烧云下去了。
课文第二自然段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天空的云从西边一直烧到东边”是承接上文,点出这个火烧云是傍晚时的,太阳西落,首先照红了西边的天空,然后蔓延到东边。“好像是天空着了火”这半句既点明了什么是火烧云,又引起下文,具体写天空中火烧云的颜色和形状的变化。
在教学中可重点分析理解这句话的意思,帮助学生分段。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重点词句的意思,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是学习本文的另一个重点与难点。(详见教材分析)
二、教学要求
1.使学生了解火烧云刚上来时的情景以及火烧云的颜色、形状的变化,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2.学习课文分段的方法。
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4.朗读课文,背诵部分指定课文。
三、教学前准备
幻灯片4张
自制幻灯卡片2张
四、教学时间
(一)课时安排三课时
(二)课时内容安排
第一课时:自学生字、初读课文,置疑问难,学习分段。
第二课时:分析理解内容。
第三课时:指导背诵、片断练习,完成作业。
五、教案(第二课时)
(一)课时
教学要求: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情趣。
2.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及口头作文能力。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背诵课文。
(二)课前准备:
幻灯片4张
幻灯卡片2张
板书设计
六、教学提示
1.教学中可使用幻灯片,帮助学生理解内容,发展学生想象能力。
2.本课文质兼美,应指导学生朗读。朗读是语文教学中重要的方法与手段,朗读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朗读可以体会作者的情感,朗读可以进行思想教育。在熟读的基础上指导背诵。
3.课后可以让学生仿照第三、四、五自然段的写法,写一片断,把读与写紧密联系起来。
教学设计方案 篇7一、 区域活动内容:
班级区域活动名称:生活区、美工区、益智区、阅读区。
公共区域活动名称:娃娃家、建构区、小餐馆、小医院、美发屋、小超市。
二、 区域活动创设背景:
小班区域活动环境的创设是结合小班幼儿年龄较小,同伴之间的交流较少,语言交往能力,普通话以及自制能力较差,动手能力薄弱,思维比较有局限的年龄特点,与主题活动相融合,兼顾幼儿的实际情况和发展需要而创设的。本次区域活动我们小班组以“能干的小手”为主题,计划每班开放四个区域——生活区、美工区、益智区、阅读区。
三、 区域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和动手能力,激发幼儿参加活动的兴趣,让幼儿在区域活动中体验活动的快乐。
2、引导幼儿自主地在区域活动中扮演不同的角色,自由地玩耍;乐意与他人交往,学习互助、合作和分享。
3、鼓励幼儿能够使用各种材料、工具和方法,探索游戏中的乐趣。
4、活动结束能将材料放回原处,在老师的提示下整理场地。
四、区域活动设置以及材料准备:
班级区域:阅读区、美工区、益智区、生活区
(一)阅读区: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对看书的兴趣。
2.发展幼儿的语言能力,养成坚持讲普通话的习惯。
3.养成良好的看书习惯。
材料投放:各种幼儿图书、各种蔬菜水果卡片图、小白兔、小红帽等一系列的故事书,点读笔。
指导重点:指导幼儿能够掌握正确的拿书的方法,能一页一页地翻,告诉幼儿看书的时候不能大声讲话影响别的小朋友看书,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二)美工区
活动目标:
1、 锻炼幼儿的动手能力,培养手指的灵活性。
2、 对美术活动感兴趣,会自由地涂鸦和进行简单的粘贴。
3、 尝试用小手大胆地撕纸和团纸。
4、 学会用橡皮泥搓圆的技能。
5、 知道做完手工之后要把东西收拾整齐。
材料投放:橡皮泥、旧报纸、印泥(手指点画)、涂鸦地KT板、发型设计。
指导重点:指导幼儿如何把橡皮泥搓圆;怎样将纸撕成细条。
(三)益智区
活动目标:
1. 锻炼幼儿的动手能力,会区分常见的颜色。(红色、黄色、绿色等)
2. 发展幼儿的思维能力,练习排序,学会简单的排序。
材料投放:不同颜色的毛根、简单的图形、玩具配对、穿珠(不同颜色、形状)、毛毛虫排序(每个班图案不一样)
指导重点:引导幼儿进行穿珠游戏,能随意穿成项链、手链,提高手眼协调能力。
(四)生活区
活动目标:
1. 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学会扣纽扣、拉拉链。
2. 学会穿脱衣裤,学习叠衣裤的正确方法。
3. 锻炼幼儿的手眼协调能力。
材料投放:纽扣拉链(每个班5套)、若干套衣裤、剪毛根、切水果
指导重点:指导幼儿叠衣裤的正确方法,学会扣纽扣、拉拉链。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