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教学设计方案范文汇编10篇
为保障事情或工作顺利开展,时常需要预先制定一份周密的方案,方案是书面计划,具有内容条理清楚、步骤清晰的特点。那要怎么制定科学的方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教学设计方案10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教学设计方案 篇1一、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抓住景物特征,体会运用拟人等修辞方法的表达效果;发挥想象,感受文章蕴含的美。
2、过程与方法:阅读作品,品味语言,理解文章内涵;研读讨论,把握写作技巧及作者情感表达方式并加以实践。
3、情感态度:融入作品情境中,理解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学会关爱大自然。
4、重点:品读优美语言,把握景物特征,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5、难点:激发学生想象,在品味语言的基础上,把握文章的深刻内涵。
6、预习:(1)、反复朗读课文,解决疑难字词。
(2)、思考:作者欣赏山中美景为什么说成是“访友”?
二、教学过程:
1、导语:当你久居城市,远离大自然,你是否有一种被困笼中的感觉呢?想不想到大自然中去放松自己的心情呢?今天就让我们带着满怀的好心情和作者一起走进山中,进行一次美的巡礼。
2、检查预习:
⑴ 字词。
⑵ 解题:“访”是一次精神的沐浴和洗涤,“友”把自然人格化,文中的拟人手法的运用皆缘于此。
3、文章赏析:
就文章中的一位朋友或一幅画面谈谈你喜欢它的理由,或就某一句话谈谈它给你带来的启示。
4、技能延伸:
请任选一位你喜欢的自然界中的朋友,结合其特点,模仿本文的写作方法进行描写。
5、思维拓展:
文中“我”与山中“朋友”的关系是和谐的,但现实生活中有些人与自然的关系却是不和谐的。你想对这些漠视自然或破坏自然的人说些什么?
教学设计方案 篇2【课堂实录】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上课,同学们好。很高兴有这个机会,跟同学们在天府之国一起交流学习。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是冰心先生的散文《观舞记》。这篇文章的副标题是什么,大家一起说。
生(全体):献给印度舞蹈家卡拉玛姐妹。
师:通过副标题,我们知道,作者观赏的是印度舞蹈。这篇文章写于上世纪50年代,当时,中印两国人民的关系正处于“蜜月”时期,两国之间的文化交流非常频繁,卡拉玛姐妹来北京表演,在目睹了她们的精彩表演之后,冰心先生饱含深情地写下了《观舞记》。(板书课题和作者)
师:同学们以前看过印度舞蹈表演吗?
(生有的说没有,有的说有。)
师:咱们现在就通过大屏幕一起来欣赏一段印度舞蹈。(放视频)
师:(视频完毕)欣赏了这段舞蹈,你们有什么样的感受?
生1:印度人的舞蹈是很热烈的,但热烈中有透露着一种柔美。
师:请坐,谁还来说说。
生2:十分的优美。
生3:我体会到一种阳刚之气,跳的十分有气势,脸上的表情也很丰富。
二、朗读感知,观舞之美。
师:你们都说出了自己独特的感受。那么冰心先生,在看了卡拉玛姐妹的舞蹈之后,会有怎样的感受呢?她又会用怎样的文字来描述这舞蹈呢?现在请同学们用最喜欢的方式自由朗读课文,比如说,默读、速读、散读,读的时候,老师希望同学们做个有心人。怎么个有心法呢?请看大屏幕:(PPT)要求:1、找出文章关于舞蹈描写的语段。2、用文中的一个词语概括卡拉玛姐妹的舞蹈留给作者的最深刻的感受。
(学生自由读课文)
师:谁来回答第一个问题。
生1:我认为是第十六自然段。
生2:还有十七自然段。
生3:还有十八自然段。
师:还有吗?(学生没有再举手的了)
师:我们来看第二个问题,谁来说说。
生:“飞动的美。”
师:有没有不同意见?
生1:第六自然段的“惊人”。
生2:我认为是第十一自然段得“难忘”。
生3:我认为是第十六自然段的“离合悲欢”。
师:感谢你们的回答,这段舞蹈表演的是人世间的离合悲欢,是惊人的舞蹈艺术,让我们难忘,这所有的一切都因为这舞蹈具有一种飞动的美。
师:大家同意老师的这种归纳吗?
生:同意。
师:现在,请同学们看看作者是用了怎样的语言来表现卡拉玛姐妹的舞蹈的“飞动的美”。(生合作交流)
生:十八自然段的“如莲花的花开瓣颤、小鹿的疾走惊跃、孔雀的高视阔步,都能形容尽致,尽态极妍!”
师:你说说这段文字哪里写的好?
生:我觉得,“如莲花的花开瓣颤”写出了卡拉玛姐妹舞蹈的轻柔之美,“小鹿的疾走惊跃”表现了她们舞蹈的速度之美,“孔雀的高视阔步”体现了高贵的气质之美。
师:你能不能用声音把这些舞蹈的美展示出来?
(生读该部分文字)
师:你的语音很标准,但是感情稍显逊色。读“莲花的花开瓣颤”我们可以用很轻缓的语气,读“小鹿的疾走惊跃”应该读的稍快些,突出小鹿的灵动之美,“孔雀的高视阔步”读的时候可以故意延长“高”和“阔”,突出孔雀的骄傲姿态,高贵的气质。现在请你再来一遍。
(生再读,台下掌声起)
师 :还有哪些文字体现了卡拉玛姐妹的舞蹈之美?
生:请同学们看十七自然段,“忽而张目嗔视,表现出叱咤风云的盛怒。”我觉得从这句话当中,可以看出她们当时的舞蹈十分的有气势。
师:哦,你说的是有她们的舞蹈有气势。老师纠正你回答中的一个错字,“嗔”应该读chēn。同学们,既然她找到了第十七自然段,那现在我们就一起来看看这一段。(PPT显示该段文字)。
师:在这段文字中,作者用了一个词语来表达她和舞者之间的共通,谁知道是哪个词语?
生:“共鸣”。
师:你找的很准确。那你能说说共鸣是什么意思吗?
生:“共鸣”在文中是指有别人的某种情绪引起自己也具备这种相同的情绪。
师:作者与舞蹈家到底产生了怎样的共鸣呢?现在请同学们齐读这段文字。
(生齐读这段文字)
师:同学们读的很整齐,而且声音也很响亮。同学们能感受到作者与舞蹈家产生的共鸣吗?就这段文字而言,你喜欢那些句子,这些句子表现了舞蹈的一种什么状态?谁来说说?
生:我喜欢作者运用的一组排比句,作者用排比的手法既写了无限的哀愁,又写了无边的喜乐,然后又写到了娇羞、叱咤风云的盛怒,这些都说明了卡拉玛舞蹈时候的神态的灵活多变,和舞姿的优美。
师:你说的真好。你从作者的文字中,感 ……此处隐藏11161个字……你会写些什么?
4. 那么,赵丽宏先生呢?他的写法很奇怪。请你以最快的速度浏览全文,你会发现什么?这篇文章从开头到结尾是不是一直都在写跟大象一块儿跳舞?
( 这么长的文章,只有第五自然段写了跳舞。你发现第五自然段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学生找中心句。 )
5. 学习第五自然段。
( 1 )是啊,最难忘的是看大象跳舞,请你轻声朗读这一段,你发现大象怎样跳舞了吗? 动笔画出来。板书:象
指名读——
舞蹈的大象,没有一点笨重的感觉,它们随着音乐的节奏摇头晃脑,踮脚抬腿,前后左右颤动着身子,长长的鼻子在空中挥舞。
( 2 )哦,这句话写的是大象跳舞,回忆一下你印象中大象的样子,它有着高大的厚实的——身体,粗壮的结实的——腿脚,长长的有力的——鼻子,所以,在一般人想象中大象跳舞应该是什么样的?( 笨重的,憨厚的,傻傻的 )
( 3 )课文中的大象跳舞给你笨重的感觉了吗?(没有)
给你傻傻的,憨厚的感觉了吗?(没有)
不笨重,不憨厚,让我们一起放开声音读出大象跳舞的感觉(自由读,指名读)
( 4 )大家看,他写大象跳舞几个动作?用笔迅速画出来。
(第一个—— 摇头晃脑,第二个——踮脚抬腿,第三个——颤动身子,第四个——挥舞鼻子 )
( 5 )浓缩成四个字读一读,感觉什么变了?
(文字的长短、节奏变了)
( 6 )大象随着什么跳舞?圈出“节奏”,听过音乐的节奏吗?感受过音乐的节奏吗?音乐有强的时候,也有——(弱);有长的时候,也有——(短);有急促的时候,也有——(缓慢),这就是节奏。
( 7 )语言也有节奏,在语言的节奏上,就大象跳舞的几个动作来说,你感觉哪儿是短的,哪儿是长的?哪儿是急促的?哪儿是舒缓的?
( 摇头晃脑是急促的,踮脚抬腿是急促的,颤动着身子是舒缓的,长长的鼻子在空中挥舞是舒缓的 。)
( 8 )这就叫语言的节奏 。放开声音带着这样的节奏读一读。(自由读)
(分男女生读)
( 9 )这里是写大象在跳舞,那么课题是“与象共舞”,是谁“与象共舞”呢?板书:人
观众都(拥)到了宽阔的场地上。
圈出“拥”。一个“拥”字,你读出了什么?( 人多,急切,争先恐后 )
一起感受大伙儿的急切,朗读。
( 8 )观众朋友们啊,你拥进去干什么?——(与大象一起跳舞)
那可是大象啊,你就不怕被那粗壮的象腿踩了吗?(不怕——)
不怕被大象一屁股坐扁了吗?(不怕——)
你就不怕大象用长长的鼻子把你卷起来,再把你摔个四脚朝天? (不怕——)
为什么?
( 9 )孩子们,这就是“拥”啊,从这个拥字当中,你分明能感受到人对大象的那一份感情,那一种关系,那就让我们置身东芭乐园,成为这其中幸福的一员吧!引读——
表演的尾声,也是最高潮,在欢乐的音乐声中,象群翩翩起舞,我们 都拥到了宽阔的场地上,我们 和象群混杂在一起舞之蹈之,热烈的气氛感染了在场的每一个人。舞蹈的大象,没有一点儿笨重的感觉,它们随着音乐的节奏摇头晃脑,踮脚抬腿,前后左右颤动着身子,长长的鼻子在空中挥舞。毫无疑问,它们和我们 一样,陶醉在音乐之中了。
( 10 )那么多观众拥到广场,那么多观众与大象舞之蹈之,可是大象紧张吗?(不——)害怕吗?(不——)恐惧吗?(不——)
多么热烈的气氛 , 多么令人陶醉的场景啊。孩子们,假如你当时就在现场,就在芭堤雅的东巴乐园,我想你也一定愿意成为一头舞之蹈之的大象。是吗?请把自己搁进去,成为其中的一头大象——
表演的尾声,也是最高潮,在欢乐的音乐声中,我们 翩翩起舞,观众都拥到了宽阔的场地上,人群和我们 混杂在一起舞之蹈之,热烈的气氛感染了在场的每一个人。舞蹈的我们 ,没有一点儿笨重的感觉,我们 随着音乐的节奏摇头晃脑,踮脚抬腿,前后左右颤动着身子,长长的鼻子在空中挥舞。毫无疑问,我们 和人一样,陶醉在音乐之中了。
人与大象的关系已经变得如此和谐,如此亲密,如此融洽你能用词语来形容这种和谐吗—— 亲密无间 和谐相处 (板书)
四、围绕中心,感受和谐
1. 课文学到这里,你对与象共舞这个词还有没有别的理解?仅仅说的是与大象一起跳舞吗?你觉得其间还隐含着什么?( 人与大象和谐共处,他们关系亲密无间 )
回头再看前四个自然段,你在其间还能发现大象与人和谐共处,亲密无间的美好情境吗?
2. 速读课文。速读之前,老师先提示大家:
① 这 4 个自然段在叙述方式上与第五自然段有相同之处吗?
(都是概具关系,都有一个中心句)
② 既然都是概具关系,是围绕中心句叙述的,想想,速读中该怎么做就能便捷地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抓中心句)
3. 读后汇报(学生也可能回答具体情境,老师提示用中心句来概括)
①在泰国,遇到大象是一件很自然的事情——实际上写的是人与大象的关系(亲密无间 和谐相处)
②象是泰国的国宝。——写出的是人与大象关系是(亲密无间 和谐相处)
③在泰国,人和象之间没有距离。——分明是在告诉我们,人与大象(亲密无间 和谐相处)
④象是一种聪明而有灵气的动物。而最有意思的是大象为人做按摩——我们看到的是,大象与人(亲密无间 和谐相处)
……
4. 其实,人与大象亲密无间、和谐相处仅仅是体现在文字中吗?请大家看看课文插图,你看到的是怎样的景象?(人悠闲地骑在大象上,大象温和而悠然;虽然大象那么高大、粗壮,可是走在它身边的人却一点也不紧张……)
5. 所有这些,不正说明人与象之间和谐共处吗?文章的题目并没有偏题,这样的写法叫做一语双关。
五、题型扩展,发散思维
1. “与( )共舞”已经成为一种特殊的语言形式,它要反映的是与某某的关系非常亲密,非常和谐。
如:当你非常喜欢蝴蝶,和蝴蝶的关系亲密无间,和谐相处,你可以说——与蝶共舞;如果你特别喜欢读书,达到废寝忘食的地步,这就是——与书共舞。
2. 出示:
与龙共舞 与鲨共舞 与雪共舞 与荷共舞 与墙共舞
哪个词最吸引人?你对哪个词有疑问?
3. 这是一字入题的,还有二字入题的。(出示: 与肖邦共舞 与风筝共舞 与压力共舞与飞碟共舞 )你最感兴趣的是哪一个词?
4. 也有三字入题的。( PPT : 与红楼梦共舞 与世界杯共舞 与世园会共舞 )哪个词让你驻眼停留?
5. 其实不管与谁共舞,它要表达的都是人希望与人、与自然间亲密无间,和谐共处的关系。
6. 选一个你心中国共产党舞的对象,把你《与 共舞》的事写下来。
提示:别忘了用上“概具关系的”叙述方式。
【板书设计】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