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工作总结
总结是在某一特定时间段对学习和工作生活或其完成情况,包括取得的成绩、存在的问题及得到的经验和教训加以回顾和分析的书面材料,他能够提升我们的书面表达能力,不如静下心来好好写写总结吧。那么你真的懂得怎么写总结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康复工作总结,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康复工作总结1一、服务对象
送教上门指对中重度残疾儿童少年进行上门教育的教学方式。义务教育阶段送教上门的对象为符合入学条件,且持有残联部门发残疾人证(登记)因身体等各种原因确实无法到普通学校、特殊教育学校接受教育,需专人护理,但基本具备接受教育能力,且愿意接受送教上门服务的义务教育阶段6-16周岁中重度残疾适龄儿童、少年(以下简称“中重残少儿”)。
二、服务目标
送教上门服务是以送教学校教师为主,乡镇、社会志愿者参与的施教队伍,为中、重残少儿提供包括认知课程、适应性课程、身体康复等教育及训练课程,发展其教育潜能,提高认知、适应生活、适应社会的能力,同时注重家长的康复知识训练,让中、重残少儿享有享受教育权利,逐步融入社会。
三、服务原则及时间
(一)服务原则
1.就近原则:按学校服务地段就近送教。
2.自愿原则:尊重中重度残疾儿童少年监护人意愿,在自愿的基础上,送教学校与残疾儿童少年家庭平等协商,签订送教上门协议书。
3.免费送教原则:送教上门属义务教育范畴,对接受送教的家庭及个人不收取任何费用,实行免费教育。
4.示范教育和指导家长相结合原则。
5.医教结合原则:坚持科学康复训练与实施义务教育相结合,兼顾学 习与康复。
6.因人施教原则:根据中、重残少儿学生接受教育的能力制定个别计划,循序渐进施教。
以送教上门服务为主,以社区教育和远程教育为辅。
(二)服务时间
每个服务对象原则上按每月2次,每次3课时(包括学生教育教学、康复训练及家长培训等)开展送教工作,每学年不少于60课时。提供送教上门服务的学校要制定送教服务工作日程表,签订送教上门服务协议,定期提供送教服务。如遇特殊情况需更改送教时间的,要及时与送教对象的家长(或监护人)沟通,并另行确定送教时间。
四、送教内容
送教上门老师应根据每个中、重残少儿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积极开展中、重残少儿身体康复、心理康复、潜能开发、认知能力、语言能力、运动协调能力、生活自理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培养训练等。
(一)教学内容
学科类知识:送教教师根据中、重残少儿学生的实际水平选备教材内容和知识点,运用家庭资源及其他本土资源进行认知教学、生活自理训练。
(二)康复训练
针对残疾类别、程度及其他方面的个体差异,因人施教,制定个性化的教育康复计划,设置相应的教育康复课程。教育康复课程以提高认知和适应生活、适应社会能力为目标,突出进行功能补偿和潜能开发,主要以认知课程、康复训练课程和生活适应课程为主。认知课程包括生活语文、生活数学、唱游律动、绘画手工、运动保健、信息技术等;康复训练课程主要是动作、感知觉、沟通交往、情绪行为等;生活适应就是生活自理能力、简单家务、自我保护、适应社会的能力。
(三)保健指导
送教老师或送教志愿者对家长进行保健、康复常识培训和专业康复指导,采取医教双向、家校合育的办法。各送教学校要积极与妇幼保健院康复中心等医疗部门联系,开展医教双向服务工作,即医疗康复机构定期到家送医疗康复,学校定期到家送教育。
五、送教形式
多形式开展服务。提供送教上门的学校可根据服务对象情况,灵活选择送教上门的服务方式,送教的基本形式,灵活设点,个性教学,远程互动,精准送教。
(一)集中送教。可以选取居住地集中的`某个家庭、社区场所或资源教室作为集中送教点,由家长带孩子到送教点,采取一对多形式集中送教。
(二)分散送教。对居住较分散、离学校路途较远的不能参与集中送教的残疾儿童少年,组织送教教师入户,开展一对一送教上门服务。
(三)远程送教。对因在康复机构、长期居住外地等原因不方便教师进入家庭开展送教上门服务的残疾儿童少年,可以通过电话、微信、QQ 互动等方式,开展远程课程资源同步辅导,实时指导教育康复训练。
六、保障措施
(一)将“送教上门”的残疾适龄儿童少年纳入学籍信息管理系统统一管理,同等享有每人每年陆仟圆(6000元)的财政公用经费的拨款,学校可根据实际情况用于送教教师购买意外保险费、交通费、误餐费等。
(二)保障教师权利和安全。对承担 “送教上门”工作的学校在 师资、经费 、评优评先等方面予以政策支持和保障。每次到家庭(分教点)开展送教服务应有2名及以上送教人员,白天时间进行。各送教学校积极协调乡镇政府、村委等部门共同做好送教服务人员的安全工作。
(三)学校要结合实际做好“送教上门”人员的工作量标准确定。送教上门服务的教师按每次3课时计入教师工作量,纳入学校绩效考核,同等条件下职称优先评聘。
七、实施方法
(一)加强领导
成立上林县教育局适龄残疾儿童少年“送教上门”服务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协调处理“送教上门”服务相关工作。小组成员如下:
组 长: 县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
副组长: 县教育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成 员:由县教育局各股室负责人、各义务教育学校校长和特教学校负责人组成,领导小组下设工作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县教育局基教股,办公室主任由覃志金同志兼任,负责日常事务。办公室成员由县教育局各股室工作人员组成,负责统筹、协调和指导我县残疾适龄儿童少年“送教上门”服务工作。同时,各义务教育学校、特教学校也要成立“送教上门”服务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工作责任,共同抓好落实。
(二)明确职责
各送教学校要将送教上门服务纳入学年工作计划和教学常规工作中,形成常态化管理。选派责任心强、身体健康、热爱残疾学生,思想、业务水平较高且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教师开展“送教上门”实施教学指导服务工作,确保中、重残适龄少儿接受义务教育。
(三)精准施教
1.各学校要全面排查本辖区内残疾儿童、少年失学辍学情况 ,对失学辍学学生因人施教,对生活能够自理的轻、中度残疾适龄少儿及时通知他们到普通学校或特教学校读书。
2.对因生活不能自理等客观原因暂不适宜到学校进行教育的残疾适龄少儿采取送教上门的办法。
3.对不适宜送教上门的多重残疾适龄少儿,由家长或法定监护人提出缓(休)入学申请,经县残疾人教育专家委员会评估后送教学校、村委(社区)、乡镇人民政府共同审核同 ……此处隐藏17907个字……置了10台坐姿矫正椅、30把梯背椅。为加强训练效果,还根据儿童不同的康复需求,因人而异制定康复训练计划并及时调整。
一是积极密切联系院内特教、养育、类家庭等部门。从7月开始由基地康复人员对孤残儿童进行综合评估,为52名儿童制定一日流程,确保孩子全天候都能得到不同方式的康复,一日流程根据孩子的能力设定不同的生活内容和短期目标,每3个月评估一次,并每周与老师家长联系,分享孩子的近况。当孩子能力达到预设定目标时,基地工作人员将及时对他进行重新评估与设定更高的目标。年纪小的孩子侧重运动功能、认知、感知觉的发育,年纪偏大的孩子则侧重自我管理和技能学习,为今后有机会走出福利院打下基础。
二是注重患儿的个性化康复护理和心理发展,如唐氏综合征患儿贺友慧,她行走能力较好,能听的简单的指令,但精细功能欠佳、日常生活能力都需要家长照顾,我院康复团队给她制定了详细、专业的康复训练项目,刚开始友慧进步的特别慢,但经过一季度的康复训练,友慧情况大为好转,并在今年6月被美国一户家庭收养,开启她新的生活。脑瘫患儿陈含玉,刚开始肌张力极低,对外界也没有任何反应,大家都认为她不可能坐稳,经过3年的康复长跑,含玉现在能独走10米以上,可以听懂日常简单的指令,康复团队对含玉下一步的计划是认知能力能大幅度提高,可以去外面学校上学。
(三)一切为孩子,坚持寄养家庭的探访工作
一是基地每月坚持派2名康复师协同医务、养育、综合部门专业人员前往曲尺、黄塘寄养点进行家庭探访和康复筛查,并详细记录儿童的生活和身体功能情况,对具有康复价值的儿童,经多部门联合评估,即时接回基地康复训练,以发挥残障儿童的最大潜能。
二是对儿童寄养家长开展康复知识的培训及宣传,使家长们充分认识到康复训练对脑瘫儿童的重要性,并使康复训练潜移默化的渗透到残障儿童的日常生活每个细节,大大加强康复训练的有效性。
(四)拓展合作,多资源共享,共同进步
我院继续与株洲市中心医院、株洲康复协会、株洲市佳满康复医院等进行交流合作。截止目前,中心医院康复科共为我院86人次儿童进行了评估并制定训练目标,为我院康复师提供了多次见习和培训的机会。10月,基地在省“明天计划”办的支持下,由株洲市佳满康复医院为我院儿童进行康复器具筛查,最终为9名儿童配备矫形鞋。同时,基地先后为院内20名儿童配备辅助器具。通过多方合作,极大的提高了基地的康复技术力量,进一步推进了康复训练工作的发展。
二、目前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1、因人员流动,基地康复人员工作量大大增加,且都为临聘人员,工资待遇偏低,导致人才少量流失,需进一步引进专业技术人员。又因没有引进康复医生,康复评估工作只能通过与医疗机构合作的形式,引用外力来进行康复评估和技术指导。
2、今年基地康复技术人员外出学习的机会减少。作为株洲地区唯一一所儿童社会福利机构,基地现有专业技术人员大多较年轻,在儿童康复训练上没有丰富的经验,任需不断提高康复人员的专业技能,以确保康复效果和服务质量。
3、护理员、家长的职责需改进,现阶段更多体现在生活照护,没有参与到康复护理中来。
三、下一步工作思路
1、加强基地的专业队伍建设,加大基地培训力度,充分利用社会资源,通过学习培训、组织参观、内部自我学习等方式,学习新知识、新技能,提升基地的康复技术水平。
2、继续和康复权威医院或机构建立合作关系,聘请经验丰富的康复专家来我院开展培训和指导。
3、整合康复基地与院内特教中心、养育中心、类家庭的资源,实现康教养育一体化,争取人人享有康复教育的权利。
4、加强基地文化建设,将每间治疗室进行环境改造,为脑瘫儿童提供一个温馨、舒适、安全的康复环境。
康复工作总结1520xx年上半年,在医院和护理部领导下,我科遵循以“病人为中心,以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为主题的服务宗旨,认真执行本年度护理部部署护理工作计划,按医院护理服务质量评价标准的基本要求及标准考核细则,完成了护理工作:
一、护理工作量
20xx年上半年共收治病人261人次,出院267人次
二、护理工作完成情况
(一)护理质量目标如下
(二)护理工作计划完成情况
三、落实质控计划,严格执行各项护理规章制度及操作流程,保证了护
理工作的安全。
1.全面落实各项护理规章制度及操作流程,严格无菌操作,调整了护理质量质控小组成员及职责分工,认真落实各项护理安全规章制度。每周两次对护理质量进行检查有记录,并及时反馈,每月召开质控总结会,对科室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讨论,持续改进,使每位护理人员不断提高各项业务水平。充分发挥了科内质控小组的作用,
2.根据护理质量考核标准,不定期地检查各项护理制度的执行情况和工作职责完成情况,每月总结,完成质控分析,提出整改措施,通报全科,护理事故发生率为零。
四、加强业务技术学习,落实了三基培训计划,提高护理人员业务水平
1.对各级护理人员分层次进行三基培训、考核,学习各种护理风险应急预案及护理核心制度,更新护理知识,每月组织了两次护理业务学习及一次护理查房。每月进行理论及操作考核,考核合格率为 100%。
2.积极参加院内组织的各项业务学习,扩大知识面。鼓励每位同志积极参加多种形式的继续教育学习。
3.科室每周晨间提问1-2次,内容为基础理论知识和专科知识、相关法律法规及护理核心制度。
4.科室新进护理人员1名,严格按照新进人员培训计划进行培训。
五、深入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提高护理服务质量和满意度
1.认真落实护士行为规范,在日常工作中落实护士文明用语,积极学习医患沟通技巧,并积极参加院内组织的礼仪培训,在工作中很好应用,每月开展工休座谈和病员满意度调查,广泛听取病人及陪护对护理服务的意见,
对存在的.问题查找原因,提出整改措施,不断提高服务质量。
2.开展健康教育,为病人提供多种形式(宣传栏、健教处方、集中讲座等)的专科疾病健康教育,增进护患情感,拉近护患距离。责任护士协同主管医生定期进行出院病人回访,提高了病员及社会满意度。
六、科研教学方面
1.继续担任了护理大中专和本科实习生的教学工作,科室指定具有带教资格的护理人员负责实习生教学工作,并培养了优秀带教老师,20xx年上半年护理教学工作计划落实率达到100%,出科理论及操作考试完成率100%,实习鉴定书写合格率达到100%。
2.完成护理论文2篇。
七.存在的问题
科室质量管理方面存在一定的缺陷,督查力度不够,病房管理有待提高。
2.健康教育不够深入,缺乏动态连续性,健康教育病员知晓率亟待加强。
3.护理人员的整体素质仍有待进一步提高,学习风气不够浓厚,未开展护理科研项目
4.上半年的护理专科护士培训进修因原定参加人员生病住院未完成。
文档为doc格式